八卦掌介绍
八卦掌介绍
八卦掌属内家拳种之一,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优秀的拳种之一,在武林界占有重要席位。它原名转掌,后称八卦掌,也有叫游身连环八卦掌,八卦转掌等。它首先成型于北京,发源于北京,是由清代河北文安朱家务村人董海川先师所创,大约在1866年前后,董海川在北京肃王府传出八卦掌后,很快在京津冀一带传开,并不断传向全国各地,同时,八卦掌的技术和理论体系也随之在以后传播的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和完善。
八卦掌是以沿圈走转为运动形式,其技法讲究纵横交错,随走随变,其用法讲究临机应变,以变应变,其理合于周易中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之理。它是以八卦学说为宗旨,以周易理论为根据,以掌法运动为特点,所以称之为“八卦掌”。
在沿圈走转的过程中,有四大基本要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八卦掌运动起来民间传统的形象比喻为四形和四象:“形如游龙,视如猿守,坐如虎踞,转如鹰盘。”“龙形猴象,虎坐鹰翻”。它的运动特点是:身捷步灵,势势相连,行步平稳,摆扣清楚,纵横交错,协调圆活,劲力沉稳,刚柔相间,精神贯注,气势完整。在身型手型方面的要求讲究:头顶项竖,立腰收臀,含胸实腹,收胯提裆;三空四坠,(三空是:手心空,脚心空,心胸空。四坠是:肘坠到肩,肩坠到腰,腰坠到胯,胯坠到膝,膝坠到足。)上下衔接,贯穿一气,稳固平衡。
八卦掌的步法要求非常严格,讲究: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淌泥,身行如坐轿,出脚要磨胫,内脚直进,外脚内扣,两膝相抱,裹胯合膝,掩裆收臀。它的身形基本要领是:松肩坠肘,含胸拔背,畅胸实腹,立腰溜臀,裹胯合膝,气沉丹田。手型基本要领:五指微分,虎口撑圆,掌心要空,腕部微塌。“用拳要握紧,用把要有气”。运动起来表现为:拧旋翻转,纵横连环,绵绵不断,掌随步换,随走随变,潇洒自如,气势如虹。它的手法要求是:推托带领,搬扣劈进。它的劲力特点是以:拧裹钻翻,滚钻争裹,螺旋不断,奇正相生。它的身法要求是:起落仰俯,旋转拧裹,屈收展放,腰为中枢,步随身换,手随身行,周身完整,
在民间传统中还有:“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松肩沉肘,实腹畅胸;滚钻争裹,奇正相生;龙形猴相,虎坐鹰翻;拧旋走转,蹬脚磨胫;曲腿淌泥,足心涵空;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腰如轴立,手似轮行;指分掌凹,肩肱摆平;桩如山岳,步似水中;火上水下,水重火轻;意如飘旗,又似点灯;腹乃气根,气似云行;意动生慧,气行百孔;展放收紧,动静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八卦真理,俱在此中”。,《八卦掌。姜蓉樵》136字
八卦掌的技击特点是:以外攻中,以中攻八面,动中视敌,避正打斜,以正驱斜,以运动战为主,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强调通过不停的走转变招,避开对方的攻击,充分体现动中求变,以变应变,迂回进攻,以巧取胜的战术原则。它完全符合周易八卦变化不已的精神和原则。
八卦掌不但含有很高深的技击方法和内容,而且,它还是一门功法完善,理法科学的健身术。经常从事八卦掌练习,能全面改善人体各系统的机能状况,按传统武术讲,练习八卦掌得“气感”最快,俗话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由于八卦掌沿圈走转,独特的淌泥步形式,使双腿得到充分的练习,特别是八卦掌走转起来,双掌对圆心,使腰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扭转,这样对腰部也能起到一定的锻炼健身作用。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意念和动作的配合,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意念和技击的配合,意念和养身的配合,这样对全身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八卦掌是以沿圈走转为基本功,以脚步的摆扣步和淌泥步为基本步法,掌型以龙爪掌和牛舌掌为主。梁式八卦掌的基本内容是:定势八掌,老八掌,连环掌,六十四手,八面掌,龙形掌,九宫八卦掌,连环八肘,断肘八式,断颈八式等,单器械有八卦滚手刀,八卦龙形剑,八卦枪,七星竿,八卦大戟,左手反背抹刀,双器械有:八卦日月双轮,八卦子午鸳鸯钺,八卦子午阴阳锐,八卦短锤等。还有八卦掌系列的单操八势,单操十三势,双人对练,对操八式,六把总拿、七十二截腿,八卦对劈刀,以及散手实用技法等。
所以,练习八卦掌既能养身健身,又能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同时在学练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与传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学练八卦掌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个最佳的窗口。
我所练习的八卦掌是北京著名武术家李子鸣先生所传授,李老学艺于河北蓟县梁振蒲,梁振蒲是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是董海川的晚年弟子,在董海川的墓碑上排名第39名。在董海川的墓碑上刻着八卦掌的传辈歌诀:“海福寿山永,强毅定国基,光明昌大陆,道德建无极”。我的老师李子鸣先生属第三代,排“寿”字辈,我们是第四代是“山”字辈。我是李老的第一批入门弟子之一,第一批入门弟子只有八个(马传旭、王世通、孙鸿雁、马凌、杨家仓、王桐、赵大元、邸国勇)我是最年轻的一个。自此以后李老又收了多批弟子,共有五十多人。分布在国内外,这些弟子在各地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由于梁振蒲是董海川的晚年弟子,在梁振蒲向董海川学习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多师兄弟的帮助和传授,特别是十几年之后,董海川去世之后,梁振蒲又向众位师兄弟学习请教,使他受益菲浅,据说他曾向师兄程廷华和尹福学过很多东西,所以梁派八卦是结合程派和尹派的技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既有尹派的穿掌,作为主要的技法,又有程派的摔法技术,而且在转掌时的手型是程派的龙爪掌。梁派八卦掌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形成的。是由李子鸣先生和郭古民先生教授了很大一批弟子,再由这些弟子往下传出去,这样在全国及世界各地形成了很大的势力,再加上李子鸣的大力提倡,终于形成了梁派八卦掌。
李子鸣是梁振蒲的晚年弟子,李子鸣是在河北蓟县二中向梁先师学习的八卦掌,弟子郭古民先生和李子鸣先生及再传弟子们,把梁振蒲所传的技艺得到极大的发展和流传,在北京、在全国、以及很多国家都有练习梁派八卦掌。在梁派八卦掌中由于每个人练习的心得体会不同,所以,在以后的一些套路中,师兄弟之间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梁派八卦掌的定式八掌和老八掌。必须都不能走样,保持一致性。这两种是梁氏八卦的基础,基础的东西任何人不能变,其它的一些套路允许可以有些变化,因每个人的身体条件、文化水平、生活环境、脾气秉性、特别是对拳谱和一些动作领会理解的不同,可以有些变化,但基本的路子和模式,基本的风格特点都不变。董海川先师教人时,是因人施教,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材,不同的性格和爱好,充分发挥个人特点而教授不同的技术方法。以至形成现在不同的各种流派。